今日浐灞不一般。
自2004年成立之初,西安浐灞生態區便確立了“生態立區、產業興城”的發展思路。十幾年來,浐灞從曾經的垃圾遍地、沙坑遍布、荒草遍野到如今的全域生態化、全域旅游化、全域風景化,發生了可喜變化。
為動植物留下足夠生長空間
基于“柔性思維、生態留白”的發展理念,浐灞生態區形成了“城在水中、水在城里”的大美景象,以及“中部業興、南北美秀”的空間格局,不斷探索著“生態治理帶動區域發展、新區開發支撐生態建設”的發展模式。
生態治理讓河流休養生息。浐灞將秦嶺與浐、灞、渭三河有機融合,實施“截污、圍湖、修堤、增綠、碧水、美景”六大生態工程,并著力加強對浐河、灞河流域綜合治理,巧用沙坑、引水造湖開辟生態公園;同時,聚攏建筑垃圾,覆土為山制造小終南,就地取材、順勢而為。
“城市建設留白”讓綠色融入城市。摒棄急功近利,用綠色發展理念引領城區建設,“大水大綠、大疏大密”的城市格局漸次形成:讓河流休養生息,恢復具有自然再生能力的原始生態系統,這是一種留白;利用建筑垃圾進行河堤建設和土方造型,堆出10萬多立方米的湖心島,辟出600余畝的湖面,建成適宜居民休閑散步的桃花潭公園,這是一種留白;嚴格控制人工建筑數量,嚴格要求建筑配件裝配率,最大程度減少人工痕跡和干預,為動植物留下足夠的生長空間,建成西安浐灞國家濕地公園,這也是一種留白。
同時,浐灞積極順應城市化發展趨勢,堅持“規劃引領、高端起步”,拉大城市骨架,建成道路142公里,橡膠壩、景觀攔水壩13座,河道堤防56公里,管線2716公里,形成“六縱十二橫”城市路網體系,核心區基礎配套全部到位,形成集教育、商貿、交通、綠化、水系等全域15分鐘高品質生活圈,人居環境實現歷史性變遷。
“水岸景觀”向“水岸經濟”轉化升級
最美河堤路、網紅瀑布橋、河景燈光秀……“生態+文旅”的新潮流,傳遞著“綠色引領時尚”的理念,西安浐灞生態區也因這片綠,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過去的浐灞地區,產業基礎薄弱。西安浐灞生態區設立后,著力推動區域發展轉型升級,堅持“生態化、國際化、產業化、城市化”發展方向,聚焦現代服務業發展,實現“水岸景觀”向“水岸經濟”的轉化升級,形成了以現代金融、會議會展、生態旅游為支柱,以文化創意、現代商貿、生態型新興產業為主導,以健康體育、涉外商務為特色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以華夏文旅、宋城千古情為引擎,構建絲路演藝谷,打響文化演藝品牌;以歐亞經濟論壇、世界文化旅游大會為載體,讓產業走向世界……以點為基、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浐灞生態區正形成“兩河四岸”綠色全域旅游格局。
文旅融合發展呈現良好態勢;絲路國際會展城初具規模;浐灞騰訊云大數據中心等新興產業“大塊頭”項目落地;歐亞創意設計產業園成為國家級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區。“論壇+場館+酒店”的會展平臺、“生態公園+世界級演藝”的文旅平臺、“創意設計+科技創新”的智慧平臺,共同構成了集顏值與產值于一身的“亮麗水岸經濟帶”。
筑實生態基礎,厚積發展土壤
半坡遺址、廣運潭、隋代灞橋等歷史文化遺址書寫著浐灞歷史上的人文薈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浐灞生態區作為大西安東部國際文化交流軸核心區,正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著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承擔打造陜西對外開放新高地、國際人文交流新中心的重要任務。
歐亞經濟論壇永久會址所在地、世界文化旅游大會永久會址落戶地、西安絲路國際會展中心落戶地,成功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等國際性活動,西安浐灞生態區發揮多維對外開放的平臺優勢,打造絲路“會客廳”,邁向西安建設對外開放大通道的前沿。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西安浐灞生態區在發展中不斷踐行“兩山理論”,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綻放出綠色生態之美、多彩人文之韻。浐灞通過筑實生態基礎、厚積發展土壤,為未來留下一方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