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上,受國務院委托,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作了關于2020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研究處理土壤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報告及審議意見情況、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情況的報告。
黃潤秋說,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反復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為做好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
關于2020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黃潤秋介紹,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環境安全形勢趨于穩定。環境空氣狀況方面,全國空氣質量明顯改善,重點區域持續向好。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202個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同比增加45個。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5%。主要污染物濃度降幅顯著,“十三五”以來臭氧濃度首次下降。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有待強化,重污染天氣仍有發生。水環境狀況方面,地表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重點流域和湖庫水質穩中向好;水生態環境改善成效還不穩固。海洋環境狀況方面,我國管轄海域海水水質保持平穩向好,夏季符合一類標準的海域面積占96.8%。土壤環境狀況方面,全國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經初步核算,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左右,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3%以上,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生態系統狀況方面,全國自然生態狀況總體穩定。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6.1%。聲環境狀況方面,全國城市聲環境質量總體向好,功能區聲環境質量晝間、夜間總達標率分別為94.6%、80.1%,同比上升2.2、5.7個百分點。核與輻射安全狀況方面,全國核與輻射安全態勢總體平穩。未發生國際核與放射事件分級表2級及以上事件或事故。環境風險狀況方面,全國環境安全形勢趨于穩定。全年共發生各類突發環境事件208起,同比下降20.3%。
黃潤秋說,經過努力,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生態環境領域9項約束性指標和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超額完成。總體上看,“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最好的五年。
與此同時,黃潤秋也表示,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保護與發展長期矛盾和短期問題交織,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生態環保任重道遠。首先,新發展理念需要進一步貫徹落實。部分地區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減弱,一些省份對碳達峰、碳中和存在模糊認識,部分地方有上馬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的沖動。其次,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并不穩固。我國城市空氣質量總體上仍未擺脫“氣象影響型”,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長效機制還不健全。再次,依法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存在薄弱環節。生態環境領域法律制度體系還不夠完善,宣傳普及還不到位,部分配套法規和標準制定工作滯后。此外,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亟須加強。
關于下一步工作安排,黃潤秋介紹,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們將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繼續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力度,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切實加強生態環境立法和督察執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強化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 人民日報 》( 2021年04月29日 第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