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繡花功夫實施城市更新(人民時評)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是適應城市發展新形勢、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每個城市的特色不同,城市更新“改什么”“怎么改”,需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
改造老舊小區,整合“邊角地”“夾心地”,活化歷史文化街區……當前,不少地方正積極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空間結構優化和品質提升。前不久,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防止大拆大建問題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擬為積極穩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劃定底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有其自身規律。”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是“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的重大工程項目。當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超過63%,步入城鎮化較快發展的中后期。從國際經驗和城市發展規律看,這一時期城市發展往往面臨“城市病”,比如,市政基礎設施老化、交通擁堵、城中村人居環境較差、歷史建筑數量多改造難度大,等等。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是適應城市發展新形勢、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城市更新不同于舊城改造,更不等同于主要解決增量需求問題的房地產開發,而是轉變城市開發建設方式,推動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和品質提升,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為人民群眾創造高品質的生活空間。在以往的城市更新過程中,一些地方沿用過度房地產化的開發建設方式,出現大拆大建、急功近利的傾向;有些地方隨意拆除老建筑、征遷居民、砍伐老樹、變相抬高房價、提高生活成本,產生新的城市問題。對此,征求意見稿提出,嚴格控制大規模拆除、增建和搬遷,原則上老城區更新單元(片區)或項目內拆除建筑面積不應大于現狀總建筑面積的20%。相關要求有助于積極穩妥推進城市更新行動,防止城市更新變形走樣。
每個城市的特色不同,城市更新“改什么”“怎么改”,需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而其中一個共同的原則,就是要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尊重人民群眾意愿,聚焦居民急難愁盼問題。完善適老化和無障礙設施,健全城市防洪排澇體系,增加公共體育活動場地……這些補短板、惠民生的需求,應成為城市更新的重點。摸清城市家底,找準現實問題,一個重要路徑就是開展城市體檢,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比如,四川成都通過城市體檢、進行社會滿意度調查,將查找出的問題進行清單化管理,由多部門會商“診斷”。在曾經擁堵不堪的華西醫院片區,當地通過修建地下停車場、撤除占道停車位、拆除醫院圍墻等系列治理舉措,使停車秩序得到明顯改善。
城市是一個民族文化和情感記憶的載體,歷史文化是城市魅力的關鍵。征求意見稿提出,保留利用既有建筑、保持老城格局尺度、延續城市特色風貌,“建設體現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時代風貌的城市建筑”。這提醒各地,城市更新要結合自身的歷史傳承和區域文化,打造特有的城市內涵。實踐中,不少城市下足繡花功夫,對老舊街區、廠區等進行修補式更新。比如,在北京首鋼園,煉鐵原料區經過改造成為北京冬奧組委駐地,工業風貌與現代時尚完美融合;在重慶山城巷,20位設計師、山城品牌匠人共同參與景觀和室內空間改造,讓百年老巷成為網紅打卡點。這些事例充分說明,精細化的有機更新和微改造,有助于處理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保護和發展的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面向未來,通過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加快建設宜居、綠色、韌性、智慧、人文城市,就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城市宜居生活的新期待,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人民日報》( 2021年08月20日 第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