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煤炭石油天然氣污染防治 陜西構建“行政執法+檢察監督+企業轉型”新模式
陜西是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大省,資源的開采利用在滿足國民經濟發展需求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陜西省人民檢察院高度重視煤炭石油天然氣污染防治公益訴訟工作,始終將其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加強指導推進。
今年以來,陜西省檢察機關圍繞煤炭、石油、天然氣污染防治工作再部署、再行動,積極構建“行政執法+檢察監督+企業轉型”新模式,服務碳達峰碳中和,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截至目前,陜西全省檢察機關共立辦煤炭石油天然氣污染環境公益訴訟案件513件,提出訴前檢察建議510件,提起訴訟2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陜西全省各級檢察機關全面加強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的生態環境保護及監督管理活動,積極開展具有當地特色的專項監督活動。延安、榆林市院與甘肅慶陽市院召開三市十二縣區檢察機關“防治石油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公益訴訟聯席會議,出臺《跨區域石油污染防治及公益訴訟工作協作實施辦法》,部署開展油田污染專項監督活動。
寶雞市院制定《寶雞市人民檢察院“雙碳”公益訴訟五年行動方案》,重點針對大氣污染、水污染、礦產資源開發、秦嶺建設、節能減排等9個方面違法行為依法開展公益訴訟工作。同時,寶雞市檢察機關積極加強社會公眾參與公益訴訟工作,組建了3500名志愿者隊伍,拓寬案件線索來源。
銅川市院開展為期一年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專項活動,重點監督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揚塵、廢渣無序堆放、露天開采礦山復綠治理不到位等問題,發現案件線索7件,提出訴前檢察建議7件。
陜西全省檢察機關始終秉持“監督與支持并重”“雙贏多贏共贏”理念,堅持“全方位審查”(一案三查)、“多元化監督”(三種起訴+三項監督+三項社會治理)、“一體化辦案”(實地指導+交辦督辦+三級院同步審)和“專業化指導”(分設4個辦案組實行分領域指導)的工作方式,辦理了一批質量高、效果好的案件。
延安市志丹縣院辦理的廢棄井場污染環境案具有典型意義,某采油廠廢棄井場未依法封堵、未開展土壤污染調查和修復,存在環境污染情形。志丹縣院依法向相關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履行監管職責。行政機關收到檢察建議后高度重視,成立了由生態環境局等5家單位組成的專項整治工作組,完成了40個面積共達121. 6畝廢棄井場的專項治理,清理油泥污及油土約2387噸,清理其他固體廢物約2574噸,消除安全隱患72處。治理后經專業機構檢測,土壤達到修復標準。同時積極推動縣委、縣政府兩辦出臺文件,全面加強對全縣廢棄井場污染防治監督管理工作,切實保護當地生態環境。
富縣北洛河鉆井廢液污染案涉及刑事、民事、行政三方面責任,全省三級檢察機關上下聯動,一體辦案,一方面縣院對5名違法行為人依法提起公訴,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同時針對行政機關存在處罰不力的問題,提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對違法企業作出行政處罰100萬元,有效維護了國家利益。另一方面延安市院運用生態損害賠償制度,向市政府建議啟動生態損害賠償程序。市生態環境部門與違法企業達成磋商協議,企業賠償生態環境修復等費用462. 73萬元,全面體現了檢察機關懲罰、賠償、預防和修復的司法理念。
堅持完善陜西煤炭石油天然氣污染環境檢察公益訴訟工作制度,2021年8月,陜西省人民檢察院制定出臺《關于發揮檢察公益訴訟職能做好煤炭石油天然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將煤炭、石油、天然氣勘探、開采、儲存、運輸和凈化加工過程中破壞森林、草原、濕地等13類污染環境或破壞生態的行為作為監督重點,要求全面監督因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造成生態破壞、污染環境的行為,努力提升辦案質效。積極爭取地方人大支持,全面強化與兄弟檢察機關的協作配合,注重加強與行政機關的溝通協作,與社會各界建立聯席會議、聯絡員制度,定期開展相互培訓,提升干警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延安市院積極推動市人大在《延安市延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等增設公益訴訟條款。定邊縣人大常委會委托定邊縣院牽頭,對全縣水資源變化和污染情況開展調查。渭南市院與相鄰外省兄弟市院建立黃河三角區跨區域協作機制, 為服務保障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貢獻檢察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