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寶生委員十分關注青少年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他建議——
建好“少年科學院” 培養“小小科學家”
本報訊 (記者 劉居星)“科學啟蒙和興趣培養對青少年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希望以中小學為主陣地,推廣‘少年科學院’建設,讓青少年在體驗探究中增加對科學的興趣,提升科技綜合發展能力。”3月7日,全國政協委員、西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韓寶生說。
什么是“少年科學院”?
國務院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中提出,開展英才計劃、少年科學院、青少年科學俱樂部等工作,探索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科技創新后備人才貫通式培養模式。我省也印發了貫徹實施方案,把“開展英才計劃、少年科學院、青少年科學俱樂部等工作”作為“十四五”時期開展的5項科學素質提升行動之一。
韓寶生在調研中了解到,在探索建設“少年科學院”方面,我省有一些比較好的經驗。如陜西師范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專家團隊與多所中小學校、教研機構合作,歷時多年實踐探索,精心研發了提升青少年科技綜合發展能力的教育創新項目——少年科學院。該項目整合學校科學課、信息技術課、人工智能課以及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融合校本課程和6大學科領域、30余個主題模塊、200余個探究體驗項目,將科學家的科學探究過程引入課堂,讓學生“在體驗中探究,在設計中學習”,受到了學生的喜愛。
“在實踐過程中,‘少年科學院’不僅成為學生 ‘科學的樂園,思考的鑰匙’,也成為學校‘創新教育種子教師’培育的孵化基地和學校創新發展的實踐探索基地。”韓寶生認為,目前,“少年科學院”已經形成了可復制的落地模式,具備了“網點式運行和服務”的基本條件。
韓寶生建議,政府統籌規劃,建設“少年科學院”區域服務網點,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培育。具體而言,在每個縣(區)遴選辦學理念先進、師資隊伍素質較高的小學和初中,由政府主導建設“少年科學院”,作為本地區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統籌組建科技教育教師團隊, 讓“少年科學院”成為青少年科學素養培養和“小小科學家”培養的孵化基地,成為引領和服務區域教育創新發展的有效抓手;充分利用好中小學校主陣地,建設“科學實踐活動校本基地”,聚焦“雙減”,將“少年科學院”課程引入課后服務,培養青少年科學探究實踐技能,在他們的心里播撒科學的種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