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換湯不換藥”,常談老一套:要價高、精品少,童書“注水”現狀咋破好?
新華社天津4月3日電(記者劉惟真)隨著少兒圖書行業的快速發展,不少書店的“童書角”已成了“熱門區”。然而,雖然童書品種繁多、琳瑯滿目,但翻開有些書的內頁,也能發現一些問題。有的確是經典,但顯得滯后于時代;有的雖是“新曲”,質量卻不盡如人意。對讀者而言,雖然可選擇的范圍更廣,但有時候想挑幾本內容亮眼、孩子愛讀的高質量童書仍會犯愁。
上架童書千千萬,選本好書仍犯難
近年來,不少家長為了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花心思、斥重金選購兒童讀物。然而,雖然“上架”的少兒書籍令人眼花繚亂,很多家長卻“吐槽”稱買本好書并不容易。
一家大型連鎖書店內,少兒書籍品種繁多。新華社記者 劉惟真 攝
——“老生常談”多,原創新作少。近日記者探訪一家大型連鎖書店看到,不少童書外觀設計精致,內容卻大同小異。記者隨機在店內選取十本童話故事集統計發現,灰姑娘在10本書內出現7次,睡美人、白雪公主分別出現6次,三只小豬、青蛙王子、金斧頭銀斧頭、拇指姑娘等故事出現3次以上,“查重率”較高。
“我們也會到一些大型圖書博覽會現場采購童書,然而這項工作并非易事。去年我們在一場博覽會現場待了兩三天專門采購少兒新書,但收獲寥寥。”天津圖書館(天津市少年兒童圖書館)采訪編目部主任張凌云說,確實感到原創優質少兒讀物不足,離滿足孩子的高質量閱讀需求還有差距。
——單價增長快,品質提升慢。行業分析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少年兒童讀物平均單冊定價達37.05元。雖然價格趨漲,一些童書質量卻沒提高——2021年國家新聞出版署組織開展的圖書“質量管理2021”專項工作共組織抽查了300種圖書,經審核認定其中62種圖書差錯率超過萬分之一,不少為2020年以來出版的少兒圖書。
除編校差錯外,也有少部分“問題童書”仍在銷售。記者在某圖書銷售網站上看到,一本恐怖神話小說多次出現在“童書”搜索分類下,明顯不適合兒童閱讀;在一家書店8-12歲兒童的閱讀推薦區,一些“封建糟粕”片段仍保留在書中。
——知識含量高,閱讀趣味低。多位家長表示,一些少兒科普書籍雖然知識豐富,但缺乏故事性、趣味性,“有時自己看了都犯困。”“孩子對故事類的書籍還能讀下去,但家里買的科普書基本上都在‘吃灰’,孩子總是看幾頁就放下,有些甚至翻都不翻。”北京“寶媽”錢女士說。
“一些少兒科普讀物的內容讓孩子很難有興趣閱讀。如果知識科普類讀物能融入更多生動創新的內容,孩子自主閱讀的意愿會更強。”明天出版社社長傅大偉說。
出版水平良莠不齊,價格亂象影響市場
——出版門檻較低,水平良莠不齊。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童書出版門檻不高,一些出版機構急功近利、重量而非求質。傅大偉表示,教輔讀物、養生保健類圖書出版需要認定資質、配備專業編輯等,但目前童書出版在這方面還有欠缺。
——“價格亂象”,影響原創動力。多位業內人士指出,童書市場價格亂象愈演愈烈、“劣幣驅逐良幣”也是導致童書質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一些出版機構采取高定價、低折扣的方式銷售童書。類似的價格競爭造成出版社沉下心來精打細磨原創產品的時間精力、金錢付出不足,大家都沉迷于‘流量神話’,希望打造‘快消品’。”傅大偉說。
——人員配置不足,隊伍力量有限。多位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童書領域的作者、編輯力量和渠道資源仍存在欠缺,少年兒童與家長們對童書的重視度、需求量與國內現有的童書創作編輯隊伍規模難以匹配。“除大家熟知的兒童文學作家外,近年來也有一些新的創作者脫穎而出,但是總體而言數量仍然偏少,培育打造高質量的童書原創隊伍還需要一定時間。”張凌云說。
別讓童書成“快餐”
專家建議,進一步激發兒童文學原創熱情、提升童書質量,推動童書與時代“共鳴”,讓更多孩子從小愛上閱讀。
一名兒童在書店童書區瀏覽。(新華社記者劉惟真攝)
張凌云、傅大偉等建議,在持續關注童書編校質量的同時,可對專業童書出版社、兒童文學原創作家從政策資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勵相關機構人員創作。“希望在之后可以通過舉行線下見面會、作家簽售會等方式加強作者與讀者的溝通交流,在激發兒童青少年閱讀優質原創童書的熱情以及自主選書積極性的同時,為兒童文學作家創作營造良好的氛圍環境。”傅大偉說。
多位專家建議,加強對童書出版的預先“把關”,請心理學、教育學、出版學等相關領域專家給予指導。熊丙奇建議,建立兒童圖書倫理審查委員會,對童書內容進行倫理把關,防止粗制濫造的童書傷害兒童。
社會、家庭的力量也不可或缺。“可以考慮建立童書出版基金會,同時積極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引導家長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童書、開展親子閱讀,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熊丙奇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