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數千項重大文物保護工程——
我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持續加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持續加強,文物保護利用與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資源家底逐步摸清。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和長城、石窟寺等專項調查完成。普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766722處,國有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測量歷代長城總長度21196.18公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計5058處。全國公布不可移動革命文物3.6萬多處,國有館藏可移動革命文物100多萬件/套。中國世界遺產56項,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8項,文化和自然雙遺產4項,是名副其實的文物資源大國。
——保護狀況持續改善。數千項重大文物保護工程實施,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有序推進。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文物價值闡述與宣傳傳播不斷加強。全國革命文物工作會議召開,公布兩批37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覆蓋全國1433個縣區。
——考古實證文明脈絡。8800多項考古發掘項目有序開展,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成果豐碩,浙江良渚、陜西石峁、河南二里頭、四川三星堆等一批重要遺址實證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雄安新區、冬奧場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等基本建設考古工作有力保障國家重點項目實施。
——博物館事業健康發展。2021年新增備案博物館395家,備案博物館總數達6183家。5605家博物館實現免費開放,占比達90%以上。2021年全國博物館舉辦展覽3.6萬個,教育活動32.3萬場。全國博物館接待觀眾7.79億人次,策劃推出3000余個線上展覽、1萬余場線上教育活動。
——科技創新活力不斷增強。依托文博單位、高校、科研院所建設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總量達33家。5項國家科技計劃項目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019年以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專題任務”先后部署實施36個項目,全國200余個科研團隊參與科研攻關,多學科協同創新進一步深化。文物保護行業標準77項發布,標準化水平不斷提升。
——文物交流合作漸成規模。500余項文物出入境展覽成為中外人文交流“國家名片”,40余家文博機構赴24國實施44余項聯合考古。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16日 第 10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排行
- 1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
- 2數智潮流 5G賦能 陜西移動智慧城…
- 3海昏侯“重回”長安 128件(套…
- 42022陜西高校招生咨詢會將于6月…
- 5陜西各部門傳達學習省第十四次黨代會…
- 6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 7加強糧食收儲管理 推動種業科技攻關…
- 8六省一市政協環秦嶺地區生態保護和高…
- 9讓“秦聲秦韻”飄向四海 第九屆中國…
- 10堅持就業優先 強化服務保障 全力以…
- 11西安警方破獲一起利用寄遞渠道銷售假…
- 12陜西:云上賦能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 13“詩文紀春秋——陜西古籍中的詩詞文…
- 14投資20億元!這個高科技項目落地西…
- 15抓住機遇 加快建設 以高水平堅強智…
- 16灃西新城:“數字化低紋波高穩定度高…
- 17“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 18陜西將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
- 19陜西省鄉村振興示范鎮建設工作推進視…
- 20“雙遺產”名山在中國——武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