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市民“幸福園”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天漢濕地公園回訪
巍巍秦嶺,莽莽巴山。
三千里漢江,從漢中寧強發源,浩浩湯湯,一路向東,兩岸并秀,風光無限。
7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陜西省漢中市,考察了地處漢江漢中城區段的天漢濕地公園,稱贊這里是市民“幸福園”。漢江之畔,目之所及,遠山如黛,近水清淺,這份幸福,觸手可及。
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江河一滴水,家國萬里情。
南水北調工程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強調,漢江及其支流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要水源匯集區和供給地,保護好這一區域的濕地資源責任重大、意義深遠。
在寧強縣漢源街道漢水源村,一條清澈的小溪蜿蜒流淌。它就是玉帶河,漢江之源。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我感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要履行好一名村級河長的職責,進一步落實退耕還林、水土保持和產業限制等舉措,保護好漢江水源質量,不讓漢江在源頭受到污染。”漢水源村黨支部書記、村級河長王光俊說。
當漢江干流穿過漢中城區時,天漢濕地公園化身“生態衛士”。
天漢濕地公園東起漢江橋閘,西至沙沿溝口,總面積9.81平方公里,水域面積6.33平方公里,是集漢江度汛、生態修復、休閑觀光于一體的河流型濕地公園。
“漢江漢中城區段設置了雨污分流系統,生產生活污水進入城市污水管網;雨水形成的地面徑流,經濕地公園綠地系統凈化過濾,再排入漢江。”天漢濕地公園技術組組長王陽說。
除了工程措施外,天漢濕地公園還有一群默默無聞的“生態守護者”。
清晨六點半,57歲的環衛工人蘇秀萍就準時出現在江邊。她身著橙色工裝,戴著手套,撿拾垃圾。
“亂扔垃圾的人越來越少,我們的工作也越來越輕松了。”望著清澈恬靜的漢江,蘇秀萍說。
水,滋潤大地,澤被萬物。用清水、排污水、抗洪水……人和水的關系,就是人與自然關系的一面鏡子。
天漢濕地公園,正是陜西省落細落實漢江流域生態保護,推動人與水和諧共生的縮影。在漢中兒女的精心呵護下,這里成為水源地生態保護的一抹亮色。
從南到北,同飲一江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實施后,來自陜西的水,流進了京津人的水杯。
護一江清水,絕非朝夕之功。近年來,依托河長制,漢中堅決關停取締各類可能造成漢江水質污染的工礦企業,持續對綠地水面、生態河堤進行監控維護,發展綠色循環產業……
功不唐捐。漢江漢中段出境水質常年穩定達到Ⅱ類,有力保障了“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以守護綠水青山為契機,漢中在綠色循環高質量發展的路上越走越穩,在全省率先建成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市,“漢”字號、朱鹮牌綠色有機產品暢銷全國,高端裝備制造、現代材料、綠色食藥三大支柱產業迅猛發展……
今年6月,漢中舉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成果發布會,漢中市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達2913.25億元。這表明,漢中綠水青山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價值,也真正實現了“水潤天漢、水美天漢、水富天漢”。
濕地公園的“生態密碼”
7月29日正午,天漢濕地公園,晴空萬里,水光瀲滟,夏荷送爽。漢江南岸的漢山、梁山倒映水中,一派山明水秀、鳶飛魚躍的景象。
習近平總書記胸懷祖國江河山川,“看水”是他在地方考察調研的重要環節。
來到漢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聚焦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他強調,生態公園建設要順應自然,加強濕地生態系統的整體性保護和系統性修復,促進生態保護同生產生活相互融合,努力建設環境優美、綠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態城市。
濕地是水陸相互作用形成的獨特生態系統,具有涵養水源、凈化水質、美化環境等重要的生態功能。
漢江,匯納百川,滋養萬物。漢中境內有各類濕地58.9萬畝,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涵養著30%左右的安全水資源。
灘地走廊、濱水棧道、堤頂公路……擁有1.32平方公里生態濕地的天漢濕地公園,是陜西濱水濕地規模最大的城市生態景區。
在天漢濕地公園,一座座生態島嶼“挺立”江面,鷗鷺成群,蘆葦、銀穗芒隨風輕擺。
閆曉明是漢中本地人,10年前來到漢中市一江兩岸辦工作,參與并見證著這里的變化。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我們對過去河道采砂遺留下來的棄料和荒石灘進行廢物利用,同時保留楓樹、楊樹等本土植物,打造了200多座生態島嶼,其中30多座通過步道連接,供游人賞景,其余的就化作鳥的天堂,真正做到了‘生態公園建設要順應自然’。”閆曉明說。
紅嘴鷗成了生態島嶼的新“客人”。
“紅嘴鷗到來后,江邊更熱鬧了。”75歲的退休工人趙繼森說。
近年來,天漢濕地公園吸引了成群結隊的紅嘴鷗來過冬。自制鳥食、定時投喂、開展救助……趙繼森和他的志愿者伙伴們分外忙碌。
“從10多年前的幾十只到如今的2000多只,我們通過自己的行動,成功留住了紅嘴鷗。”趙繼森笑著說。
天漢濕地公園的生態成果,也“藏”在64歲漢中市民劉林森的手機相冊里。
“這是野兔、野鴨,對了,還有朱鹮!”鍛煉間隙,劉林森拿出手機,指給記者看。
30多種魚類、80多種鳥類在天漢濕地公園繁衍生息,這正是對漢中美麗山川最好的嘉獎。
天漢濕地公園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等,結合漢中歷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在主要位置展示以“兩漢三國”等為主題的浮雕壁畫,同時利用多種元素集中展現漢中的歷史文化和漢江的生態魅力。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漢江岸邊,18.5米高的漢水女神雕塑面朝東方,手捧寶珠、衣袂翩翩,訴說著漢中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悠悠往事。
讓濕地公園成為市民“幸福園”
習近平總書記稱贊天漢濕地公園是市民“幸福園”。土生土長的漢中人戴娟,每天清晨都會到天漢濕地公園跳舞,下午則陪家人到江邊散步,這就是她每天的幸福。
昔日灘涂地,今日“幸福園”。
漢中是古城,也是老城,以前城區很小,漢江兩岸都是農田荒灘。
改變始于2000年。當地政府統籌城市發展和漢江生態保護,提出了“一江兩岸”構想。
“剛開始是修河堤,然后建設城市綠化帶,后來打造濱江公園,之后一步步升級為建設天漢濕地公園。20多年來,漢中歷屆市委、市政府從構想到規劃、實施、運營,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王陽說。
在這樣的大力推動下,天漢濕地公園入選全國水工程與水文化有機融合案例,成為漢中的“城市會客廳”。
文化旅游、美食娛樂、運動休閑……近年來,天漢濕地公園為滿足市民群眾的文化娛樂需求,沿江打造23萬平方米的天漢長街,實現了文商旅融合發展。
范玉蓉已在漢中城區生活10年。如今,她和朋友們經常去天漢長街“打卡”,感受這座城市的時尚與活力。
“2012年,我被‘一江兩岸’的規劃打動,來到漢中創業。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進一步指明了我們的產業發展方向,增強了我們干事的信心。天漢長街既提升了漢中城區的‘顏值’,又依托綠水青山‘孵化’出文旅產業,變出金山銀山。”漢中天漢長街運營中心負責人牛慶友說,天漢長街總長近4公里,目前年產值5億元,帶動4000人就業。
生態環境改善后,受益的還有漢中特色體育項目。
饒勇是漢中體育運動學校水上運動項目總教練。他帶著隊員們已連續多年在江面進行賽艇、皮劃艇訓練,一年四季不間斷。
“漢中氣候適宜,冬季水面不結冰,很適合發展水上運動。天漢濕地公園水質好、周邊綠化好、市民和游客多,既是我們訓練的好地方,又是宣傳推廣水上運動項目的窗口。”饒勇說,賽艇、皮劃艇以前小眾冷門,市民群眾見到只說是“劃船的”,現在,很多人都能準確叫出賽艇、皮劃艇的名稱。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總書記稱贊天漢濕地公園是市民‘幸福園’,讓人發自內心感受到人民領袖愛人民、人民領袖人民愛。我們將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把更多的公共空間、綠色空間留給人民,建設人水相親、人水和諧的天漢濕地公園。”漢中市濱江新區發展服務中心干部何佳說。
漢中市副市長郭志勝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使我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綠色循環·漢風古韻”戰略定位,更好落實河湖長制,著力打造水清岸綠、堤固城安、城水相依、人水相親的幸福河湖新面貌,更好建設漢中市民“幸福園”。
(本報記者 高振博 陳宏江 穆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