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飲一江水 溯源話安康”
一滴“南水”的新生
一滴來自漢江的水,在安康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變成污水的它被輸送到安康東壩片區的江南再生水廠。
經過預處理、生物處理、深度處理3級處理,8道工序和17個小時的蛻變,它“重生”了,成為一滴與自來水可比澄澈的清水,重新回到了漢江的懷抱。
處理后的再生水與自來水的對比。人民網記者 李志強攝
10月22日,采訪團一行來到安康市江南再生水廠,親眼見證了“污水變清水”的奧秘。令在場的記者更為贊嘆的是,雖然身在污水處理廠,卻一不聞其臭味、二不聞其噪音,四處鳥語花香,綠樹成蔭,分明置身于一個生態公園。
原來,與傳統地面式污水處理廠不同,它的污水處理是在地下完成的。地面則被建設為開放式景觀活水公園和水環境科普館。
“江南再生水廠于2019年10月投產運營,建設規模8萬立方米/天。項目采用中國水環境集團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態系統技術,同時采取非開放封閉運行方式,能夠有效隔絕臭氣、噪聲等二次污染,規避了傳統污水處理廠的鄰避效應,節省土地資源的同時,提升周邊土地的開發利用價值。”安康安信水環境發展有限公司運管部經理陳浩說。
地面上,居民在生態公園里跳舞、鍛煉;地面下,污水處理正在嚴密監控中進行著。
進入地下1層,立時被整齊劃一的管道震驚,一滴水就是從這一層開始“新生”的。
污水處理,如此“私密”!監管,怎樣做到“嚴密”?
下沉到地下的污水處理環節。人民網記者 李志強攝
記者跟隨陳浩來到出水在線監測室,只見里面擺放著4臺檢測儀器,儀表上的各項讀數顯示著出水質量遠遠優于排放要求。
陳浩介紹,按照要求,每15分鐘,他們會對出水取樣檢測,同時所有數據會實時傳送至安康市南水北調環境應急處置中心及上級部門后臺。“這些儀器都有雙重保險,即使發生停電,備用電也不會讓它停止工作。我們的出水主要指標可達到地表水準Ⅳ類標準。”陳浩自豪地說。“可別小瞧這座再生水廠,它采用的是中國水環境集團自主知識產權的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態系統技術,能滿足漢江以南14平方公里的居民污水處理需求。”
據陳浩介紹,目前污水的進入量日均達4.5萬噸,經過處理后的凈水出水量有4.3萬噸左右,利用率接近100%。而這些再生水,可供城市景觀、環衛沖洗、綠化,同時為漢江進行生態補水。
安康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地之一,承擔著南水北調63.18%的供水量。該市的水循環處理對于保護水環境,保證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質安全意義重大。根據監測,近年來,安康市地表水水質優良率和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保持100%,漢江出陜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地表水Ⅱ類標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