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累計調水超七百六十五億立方米
事關戰略全局、長遠發展和人民福祉(新時代畫卷)
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線路示意圖。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天津市民喝上“南水”,飲用水水質明顯提升。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陜西安康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區,在保護水源的同時,推動產業升級。圖為當地一家企業的工人在加工玩具。新華社記者 邵 瑞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南水北調工程事關戰略全局、長遠發展和人民福祉”“繼續科學推進實施調水工程,要在全面加強節水、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的前提下,統籌加強需求和供給管理”。
202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周年。南水北調東線以江蘇揚州為起點,牽引長江水翻越十幾層樓高度,潤澤蘇魯皖;南水北調中線從陶岔渠首北上,依太行、穿黃河,為豫冀京津送來優質水。兩條調水線,以渠為脈,聯網織網,溝通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我國“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網總體格局初步構筑。
從調水線與江湖交匯處,看大國工程的科技含量。
看中線,干渠北上,在河南平頂山遇到沙河,渡槽飛架在上,“南水”從9米高的渡槽里流過,沙河渡槽創造眾多世界第一;在河南滎陽,遇到奔涌向東的黃河,“南水”通過隧洞,從黃河地下23米至32米處穿過,穿黃工程成為中線“咽喉”;在河北石家莊,遇上滹沱河,“U”形倒虹吸工程讓渠從河下過。中線工程越過700多條河道、1300多條道路,近60次橫穿鐵路。
看東線,向北地勢逐級抬升,由江都水利樞紐組成的泵站群,抽引長江水入駱馬湖,江蘇解臺站和山東萬年閘泵站相互配合,提“南水”從駱馬湖注入南四湖。全線13級大型泵站組成世界最大泵站群,讓水往高處流。
東中線工程破解新老混凝土結合等世界級技術難題,調水線是條攻堅克難、自主創新的“科技線”。
從調水線與江河交匯處,看大國工程的民生溫度。
在中線,“南水”從沙河渡槽調水入白龜山水庫,平頂山的“大水缸”更豐盈。穿漳工程引“南水”過漳河,為河北邢臺、邯鄲等地送來“優質水”。“南水”穿過北拒馬河,經惠南莊泵站加壓提水入北京。在東線,“南水”經過高郵湖、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泵站逐級提水,北至天津,東抵膠東半島。
10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765億立方米,40多座大中城市受益,1.85億人喝上“南水”。天津1300多萬人受益,北京年人均水資源量由100立方米提高到150立方米左右,河南鄭州中心城區供水90%為南水北調水,河北黑龍港流域500多萬人告別長期飲用高氟水、苦咸水的歷史,喝上放心水、優質水。
從調水線與江河交匯處,看大國工程的綠色底色。
護水守水,一泓清水永續北上。南水北調中線水質穩定達Ⅱ類及以上,東線水質穩定達Ⅲ類。置換水源,還水于河湖,生態在復蘇。一座座樞紐利用雨洪資源相機補水,曾經干涸的河床再現波光粼粼?!澳纤背蔀槭芩畢^生活用水重要水源,置換被擠壓的生態用水。華北地區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趨勢得到根本扭轉,初步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華北地區干涸的洼、淀、河、渠、濕地重現生機。
加快中線總干渠挖潛擴能研究,有序開展東線后續工程前期工作,推進西線一期工程前期工作和立項建設……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國家水網鋪展沃野,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將更充分釋放。
(本報記者 王 浩)
數據來源:水利部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12日 1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