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高中生自慰免费观看唯美清纯,欧洲婷婷av一区免费看,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国产成人无码影片在线观看

人民網
人民網>>陜西頻道

推動汽車消費 促進產業發展

車輛購置稅減半征收首月減征七十一億元

本報記者 王 觀
2022年07月11日09:0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自6月1日起實施的部分乘用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政策已有月余。國家稅務總局最新數據顯示:新政策實施首月,全國共減征車輛購置稅71億元,減征車輛109.7萬輛。

此次車輛購置稅減半征收政策有何特點?對拉動汽車消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還有哪些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值得關注?記者進行了采訪。

讓消費者得實惠,增添車企發展信心

“之前就計劃買輛新車代步,也看好了一些車型,但一直猶豫。這次有車輛購置稅減半征收的優惠政策,感覺是入手的好時機。”在遼寧營口,市民顏先生最近剛買了新車,“因為減征政策,一下節省了近1萬元。”

“這項政策不僅讓消費者得了實惠,也改善了我們經銷商的生存狀態,增添了發展信心。”6月的一個周末,四川成都安利捷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人來人往,銷售負責人張竹君忙著給顧客解答疑問。今年1至5月,這家公司的平均月銷售額在80輛左右,6月銷售了140余輛,增長率達75%。

一段時間以來,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國汽車消費“遇冷”。5月下旬,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措施,提出階段性減征部分乘用車車輛購置稅600億元。5月31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公告明確相關規定細則。

國家稅務總局貨物和勞務稅司副司長劉運毛認為,此次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有3個特點:一是惠及范圍“再擴大”,能夠享受減征政策的乘用車排量限制從1.6升提高到2.0升;二是政策發力“更應時”,明確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購置的符合條件的乘用車均可享受減征政策,有利于快速、有效拉動汽車消費;三是政策調控“更精準”,提出了單車價格(不含增值稅)不超過30萬元的限制條件,以充分發揮稅收政策精準調控的作用,惠及大眾消費。

為把這項政策更好更快落到實處,各地稅務部門迅速完成征管信息系統開發、測試、升級工作,全面開展政策宣傳解讀。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乘用車產業正“駛”出前段時間的困境。數據顯示,6月1日—26日,乘用車市場零售142.2萬輛,同比增長27%,較上月同期增長37%。

稅款專款專用于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車輛購置稅是對我國境內購置應稅車輛的單位和個人,在購置環節一次性征收的一種稅。除具有稅收的共同特點外,車輛購置稅還具有其自身特點:征收范圍單一,以購置的特定車輛為課稅對象;征收環節單一,在購置環節實行一次課征制;稅率單一,只確定一個統一比例稅率征收,計征簡便;征收方法單一,根據購置車輛的計稅價格實行從價計征,價高者多征稅,價低者少征稅。

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研所副所長李平介紹,車輛購置稅所征收的稅款具有專門用途,專款專用于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我國累計對貧困地區投入車輛購置稅資金超9500億元,占全部車輛購置稅的68%,有力推進了“四好農村路”建設,服務打贏脫貧攻堅戰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車輛購置稅所籌集的稅款服務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對促進我國交通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近年多次出臺的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也在促進消費、提振市場方面產生了重要作用,同時發揮了籌集建設資金和調節經濟運行的功能,也說明稅收的作用正在進一步增強。”李平說。

以舊換新、發放補貼,多措并舉提振汽車消費

目前,除了車輛購置稅減征,各地也接連出臺了一些提振汽車消費的政策。比如,廣東新增11.3億元,助力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延續實施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新增出臺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按8000元/輛對指定車型給予補貼;山東發布促進汽車消費的若干措施,撬動汽車市場活力;遼寧沈陽投入資金1億元,面向在當地購車的個人消費者,發放汽車消費補貼。

此外,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能源局四部門近期聯合發文,決定組織開展新一輪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自5月至12月,在山西、吉林、江蘇等地,選擇三四線城市、縣區舉辦若干場專場、巡展、企業活動;鼓勵參加下鄉活動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相關企業積極參與各類促銷活動,通過多種方式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相較往年,今年參與活動的車企與車型數量均有所增加。

6月2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多項政策,進一步釋放汽車消費潛力。其中明確研究延續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這意味著繼2017年底、2020年初兩次延長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免征期限后,這一補貼政策期限有望迎來第三次延長。

李平認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仍有很大成長空間,延續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不僅對當前支持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促進汽車消費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對提高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全球競爭力、讓中國汽車走向世界也具有長遠影響。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11日 13 版)

(責編:鄧楠、吳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